当前位置:首页  招生信息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巡览 | 广播电视编导

时间:2023-06-20浏览:865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师生共创院线电影《季风与海洋之声》新闻发布会现场

 

一、专业优势

我校是福建省首个创办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高校,本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依托传播学院戏剧与影视学学科优势,拥有本科—硕士—博士贯通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在中国科教评价网2020-2021年度“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排行榜”中本专业排名第6。在校友会2023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中,位居全国第9,居于A档,获四星级评价。在2023年度“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排名第10,位列A层次。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着眼于广播影视艺术发展的学科与产业前沿,培养具备较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掌握广播影视艺术的基本理论,了解广播影视产业发展最新动态,掌握广播影视节目的创作方法和制作技巧,掌握广播影视专业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时代意识和国际视野;以及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能够在广播、影视、网络等传媒机构胜任节目策划、创作、制作、运营、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二)课程设置

本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有广播电视导论、视听语言、广播电视编导、影视编剧、影视导演、电视节目策划、广播电视采访、纪录片创作、广播电视节目形态研究、电影读解等。

(三)学制

4

(四)学位

艺术学学士学位

(五)就业前景

毕业生能主动适应广播影视艺术节目市场和文化产业发展形势,就业满意度较高。绝大多数毕业生进入各级电视台、影视媒体、文化传播公司、艺术培训机构从事影视艺术节目的策划、制作、运营和艺术培训等工作,部分学生进入一线卫视和一线城市大型传媒公司担任节目编导,并初露锋芒,如纪录片《航拍中国》的主创团队就有多名本专业毕业生。部分学生进入各类学校从事影视教育工作;部分学生考入知名学府攻读硕士研究生;部分学生考上公务员。

(六)近年毕业生就业率

近三年该专业就业率均超过93%

(七)送及考取研究生情况

一批优秀毕业生保送至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西南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一批优秀毕业生考取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以及英国拉夫堡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台湾世新大学等境内外知名学府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

(八)促进学生发展的相关举措

制定《传播学院关于组织学生参加学科专业技能竞赛的实施办法》,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海大学生电视节等大型专业大赛,参与省、市主流媒体专业实践,在学院举办传媒人形象节、影像联展等专业活动,提升学生专业素质。

我院组织师生在星雨剧场集中观看国庆70周年庆典直播

 

二、部分骨干教师

吴青青,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福建省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团队(广播电视)负责人。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教学专委会理事、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教育专委会理事、福建省电视艺术家协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等。独立主持教育部、文化部等科研项目多项,在《当代电影》《现代传播》等各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撰写《新形态、新问题、新趋势——21世纪中国电影的失序与重构》《影视剧作选评》《美国电影分析》等学术著作。为本科生主讲《电影读解》《类型电影》等课程。

刘汉文,男,福建省“闽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专注于影视政策研究和产业研究,撰写的研究成果得到省部级以上领导的批示肯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电影研究所原所长、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理事、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参与编制《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主持完成1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和2项省部级社科研究项目,在《电影艺术》《当代电影》等核心期刊发表40余篇论文。

张经武,影视艺术系主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负责人。福建省“闽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评审专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国际传播专委会理事。有各类文章近400万字见诸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当代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等书报刊,其中学术论文170余篇,10余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独著、策划和编辑图书20余本。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各级科研项目近20项,获得省级哲社优秀成果奖等奖项10余次。学术成果涉及电影学、文化产业、文艺传播学、艺术理论、城市文化、茶文化等众多领域。为本科生主讲《华语电影研究》《电影读解》《电影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等课程。

郑宜庸,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福建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理事。主要从事电影教学、研究与创作,在《光明日报》《现代传播》等各级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独立完成200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电影编剧口述史》,著有《审美之难——电影的一种特殊表述与观看心理》《中国当代电影编剧访谈录》,创作电视电影《杨门女将》(第二编剧)、电影剧本《妈祖》《嫁给契约》《幸福背后》等。 

侯凯,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影视艺术教学与研究工作,开设本科生课程《视听语言》《文学作品导读(戏剧)》等。近年来在《文艺研究》《当代电影》《电影艺术》《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等重要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上海早期影迷文化史(18971937)》(中国电影出版社,2020)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1项、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等多个课题。

章文哲,讲师,硕士生导师,影视系副主任,福建省C类高层次引进人才。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博士、美国华盛顿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影视理论与现状、电影批评,泰国电影产业与艺术。出版专著《中国犯罪片叙事空间研究(1990-2018)》、译著《电影摄影》,在《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当代电影》等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要任教本科课程有《视听语言》《影视与社会》《类型电影》《影视批评入门》《影视节展策划》等。

 

三、就业案例

余婉婷,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2018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闽台合作项目)本科毕业生,在校期间曾连续获得校优秀学生奖学金,代表学院参加校运会啦啦操比赛获第一名,参与全国第一届青年运动会并获“优秀志愿者”称号,毕业作品《裴一》获第四届海峡两岸大学生微电影文化艺术节“最佳原创剧本奖”及三项提名奖。毕业后,自主创立“余婉婷摄影工作室”个人工作室,与马蜂窝自由行网、美图秀秀等平台合作,同时与众多厦门本土品牌也有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

 

四、部分优秀学生

刘锦滢,中共党员,传播学院2016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曾任校学生电视台摄影部部长。获国家奖学金1次,校一等奖学金2次,二等奖学金1次;被评为校优秀学生干部、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学生编辑;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优秀奖,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有4篇论文发表于CN刊物;被推免至暨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效艺昕,中共党员,传播学院2017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曾任校青年志愿者协会通联部副部长、院团委宣传部部长。获校一等奖学金1次,校二等奖学金3次;被评为省优秀志愿者,校优秀共青团干部、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共青团员;获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福建赛区三等奖,福建省第三届校园微拍大赛三等奖;有3篇论文发表于CN刊物;被推免至上海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黄书勤,传播学院2017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曾任校学生社团联合会社团服务部部长,每一学年均获优秀学业奖学金。被评为校优秀共青团员、校优秀毕业生、校优秀实习生、校先进社团工作者、校学生社团联合会优秀部长。参与作品获第七届福建文创奖·世遗文创大赛金奖、福建省第七届大学生影像大赛三等奖。现已考研至中国人民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李映星,传播学院2018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曾任校团委青年融媒体中心副主任、校学生委员会宣传部部长。获校一等奖学金1次,校二等奖学金3次;被评为校优秀学生社团干部、校“青马工程”骨干培训班优秀学员、院优秀学生干部;获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省级一等奖;获中青校媒(省)首届优质内容激励计划暨高校媒体人激励计划个人荣誉;被推免至东华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张颖,传播学院2018级传播电视编导(闽台合作项目)专业学生。获校三等奖学金3次;毕业动画设计入选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优秀毕业设计作品;有3篇论文发表于CN刊物;被推免至上海大学电影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张雪柔,传播学院2019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被评为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共青团员;获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2022春季征集活动国家级银奖;获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2项;有2篇论文发表于CN刊物;被推免至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