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简介
现任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智能传播、健康传播、两岸认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入选福建省高层次人才计划,入围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面试答辩,荣获福建省三八红旗手、福建青年五四奖章、闽江科学传播学者、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荣誉奖励10多项。
二、教育、工作经历
2005.9-2009.7,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获学士学位
2009.9-2011.6,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获硕士学位
2011.9-2014.6,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获博士学位
2014.8-至今,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
2012.4-2012.6,美国乔治梅森大学传播学院访问学者
2018.9-2019.6,台湾世新大学传播学院访问学者
2021.3-2022.3,福建日报社总编室副主任(挂职)
2024.4-2024.4,中央党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学员
三、主持科研平台、项目
1.福建省高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创新团队“两岸融合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首席专家(2024)
2.福建省级重点智库培育单位“两岸融合发展与国际传播研究智库”首席专家(2023)
3.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一般项目《人机传播中的技术与情感互动研究》(2022)
4.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青少年新媒体健康信息行为研究》(2015)
5.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决策咨询研究重大课题《新历史条件下增进两岸认同方法研究》(2025)
6.福建省社科基金研究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重大项目《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开创的重要文化理念和重大文化实践研究》(2024)
7.福建省新型智库重大项目《我省对台传播平台建设研究》(2023)
8.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重大项目《进一步推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机制研究》(2020)
9.福建省“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建设项目新编教材《智能时代网络舆情分析与研判》(2024)
10.福建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学研究新文科重大项目《智能时代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2024)
四、代表学术成果
(一)人机传播与数字生命研究
1.宋美杰:《非表征理论与媒介研究:新视域与新想象》,《新闻与传播研究》2020年第3期,该文被《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21》全文收录,荣获第十五届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校A类期刊
2.宋美杰、陈元朔:《逝者犹可追:基于数字痕迹的生死沟通与情感联结》,《国际新闻界》2023年第12期,校A类期刊
3.宋美杰、高雨琪:《虚拟数字人:从“工具”向“伙伴”跃迁》,《光明日报》2025年3月29日,校A类期刊
4.宋美杰、刘云:《智能新物种崛起与人机传播模式重构》,《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校B类期刊
5.宋美杰、林烨彬:《欲语向谁何?逝者数字人的“复活算法”与人机共存》,《新闻与写作》2024年第11期,校B类期刊
6.宋美杰、刘云:《交流的探险:人—AI的对话互动与亲密关系发展》,《新闻与写作》2023年第7期,校B类期刊
7.宋美杰、曲美伊:《作为生存媒介的元宇宙:意识上传、身体再造与数字永生》,《东南学术》2023年第3期,校C类期刊
8.宋美杰:《走出人类世:作为同伴物种的人工智能与跨物种交往》,《新闻界》2024年第7期,校C类期刊
9.宋美杰、幸宇芳:《数字时代的“田螺姑娘”:家务数字化与女性劳动隐形化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24年第2期 ,校C类期刊
10.宋美杰:《生死沟通:智能时代传播研究新议题》,《传媒论坛》2024年第11期
(二)媒介物质性与健康传播研究
1.宋美杰、徐生权:《作为媒介的可穿戴设备:身体的数据化与规训》,《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年第4期,该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新闻与传播》2020年第7期全文转载,荣获第十四届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校A类期刊
2.宋美杰:《数据密集型科学与大数据视域下的健康信息行为研究》,《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年第11期,校A类期刊
3.宋美杰:《行为理论下的健康信息寻求模型构建——基于北京居民健康信息调查》,《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校A类期刊
4.宋美杰:《网络文艺传播那么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多留意》,《光明日报》2020年11月11日,校A类期刊
5.光明日报联合调研组:《如何更好守护孩子“腕上安全”——当前儿童智能手表使用现状调研》,《光明日报》2024年10月10日,校A类期刊
6.宋美杰:《后手机时代的智能手表运动健康可供性设计——以Apple watch“圆环满起来”为例》,《广告大观(理论版)》2019年第5期,校B类期刊
7.宋美杰、陈元朔:《为何截屏:从屏幕摄影到媒介化生活》,《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校B类期刊
8.宋美杰:《现场与在场:5G时代的中介化变革》,《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5月25日,校B类期刊
9.参与中国HINTS项目团队:Cancer Information Seekers in China: A Preliminary Profile, Journal of Health Communication,2015,20:5, 616-626. (SSCI一区期刊)
10.参与中国HINTS项目团队:《健康传播:中国人的接触、认知与认同——基于HINTS模型的实证研究与分析》,主编:喻国明,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年7月出版,2021年获北京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三)
(三)两岸融合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1.宋美杰:《两岸一家亲融合向未来》,《光明日报》2023年6月18日,校A类期刊
2.宋美杰:《中心·边缘·群体:“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新闻流通图景》,《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年第9期,校A类期刊
3.光明日报调研组:《“源头活水”引来山乡巨变——福建省南平市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不断深化拓展的探索实践》,《光明日报》2024年3月22日,校A类期刊
4.光明日报调研组:《根在文化沃野更寻开枝散叶——福建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的探索实践》,《光明日报》2024年1月23日,校A类期刊
5.宋美杰:《多措并举实现县与县扶贫协作精准对接》,《光明日报》2020年11月20日,校A类期刊
6.宋美杰、李嘉欣:《“地·产·人”设计翻转与地方创生路径研究——以台湾创生成果联合特展为例》,《艺术与设计(理论)》2021年第2期,校B类期刊
7.宋美杰、刘歆一:《文化赋能厚植思政课力量根基》,《中国教育报》2024年6月25日,校B类期刊
8.宋美杰、吴骥南:《居健康福地做有福之人》,《福建日报》2022年2月10日,校C类期刊
9.宋美杰、宗婷婷:《习近平文化思想在福建孕育的三重底色》,《福建日报》2024年12月17日,校C类期刊
10.宋美杰、刘歆一:《思政课建设必须牢牢把握教育的三重属性》,《福建日报》2024年6月11日,校C类期刊
五、主讲课程
1.博士研究生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方法》
2.硕士研究生课程:《智能传播研究》《舆情分析与应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定量)》
3.本科生课程:《网络与新媒体概论》《形势与政策》《舆情监测与研判》
六、重要获奖
1.福建省三八红旗手(2023,独立)
2.福建青年五四奖章(2022,独立)
3.福建省高层次人才计划(2021,独立)
4.闽江科学传播学者(2020,独立)
5.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23,独立)
6.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21,排名第一)
7.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21,排名第三)
8.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校友工作者(2024,独立)
9.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1%(2024,独立)
10.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暨课程思政教学大赛一等奖(2025,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