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旧栏目  .学生工作

【学生新闻DAY1·三明明溪站】御帘村,流逝与传承的村落

时间:2016-09-08浏览:260

盛夏的御帘村,几位老人坐在房屋的阴影里乘凉。面对记者提出的演奏宫廷“十二换”的请求,88岁的张正根老人摇了摇头:“只有我一个人,没办法演奏。”

宫廷“十二换”是明朝皇帝祭天活动时演奏的一项打击乐,由十二套不同的演奏技巧组成,至今已有500年历史。然而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至今,却只剩下张正根老人一个传人。在县文体局的帮助下,2010年初,御帘村曾经正式组织成立“宫廷打击乐——‘十二换’”培训班,以期传承这项技艺。

然而,时间一长,能够坚持下来的人越来越少。张正根老人告诉我们,年轻人们宁可打麻将,也不愿意练习“十二换”。随着学员们一个个放弃,这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又蒙上了一片阴影。

这只是消逝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御帘村,有一个“御帘乡愁馆”,陈放着村子以前的生活用具和红军长征留下的物什。村里的老族长、80岁的张美求老人告诉我们,这是为了“吃水不忘挖井人”。通过展出的展品,提醒大家过往生活的不易,珍惜眼前。在“乡愁馆”里,还有播放影片的大屏幕,从县城下来的电影会在这里播放,以供村民观看。

御帘村是三明市明溪县的一个小村庄,是中国首批传统村落。该村村部北300米的张氏大祖屋,是1933-1934年间,东方军两次入闽作战的司令部所在。东方军攻打沙县时,使用御帘村的祠堂作为司令部、食堂和临时医院,战士们和村民一起生活,村里还有四五百人的队伍去帮忙运输。

然而,这一兼具历史与革命色彩的村庄,面临人口老龄化的威胁。青年人外出务工,只留下老人们在村里。82岁的张裕文老人有三个孩子,分别在不同的三个城市工作。他和老伴留守村中,现在由三个儿媳妇轮流回来照料。

从村庄建设情况来看,御帘村主要依托传统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开发。在村子里,处处可见原生态的村庄景象,散养的鸡、一池子的鲤鱼乃至水蛇,都显示出农家的亲和。青壮年的劳动力缺失确实是个问题,但是通过对革命遗址、名人故居的开发,村子里的生活也在慢慢变好。

在前往御帘村的环山公路上,手机的信号时断时续。但在这个有些僻远的村落里,人们仍然对生活充满着期待。正如刚进村时导游的介绍,这个理学家张载的故乡,代代相传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理想,越走越长。

(文/陈志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