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招生信息

专业解密|网络与新媒体

时间:2023-06-20浏览:27

一、专业简介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基于互联网等新兴媒介形态的迅速发展,顺应数字信息时代发展所需,应对移动互联媒介融合的趋势要求而产生的新闻传播类新专业。该专业适应新文科背景下互联网技术革命融合发展的新变化,着力培养数字化时代的全媒化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旨在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的网络与新媒体从业人才。在知识方面,学生应具备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基础知识,掌握传播学、社会学、广告学等相关理论,熟悉新媒体与数字营销领域的方针政策与法规,熟悉国内外大众传播、融媒体事业、数字营销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在能力方面,学生应具有社会化媒体运营、数字营销传播、新闻采访与写作、视频摄制、数据挖掘与可视化呈现、舆情采集与分析等基本技能。能够独立开展专题策划、制作、评论和分析,能进行融媒体产品综合开发和运营。具备创新意识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

学位:文学学士

四、课程设置

本专业设置的主干与核心课程有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网络与新媒体概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广播电视概论、网页设计与制作、数字多媒体作品创作、非线性编辑、融合新闻学、新媒体数据分析与应用、新媒体产品设计与项目管理、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

五、促进学生发展的相关举措

本专业已制定学生参加学科专业技能竞赛的实施办法,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互联网+、大广赛等国家级专业大赛,在学院举办传媒人形象节等专业活动,提升学生专业素质。与国内著名文化传播公司及各类媒体保持密切联系,推行“以赛促训,以训促学”的人才培养策略。

六、名师风采


连水兴,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入选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福建省高层次人才、福建师范大学“宝琛计划”高端人才等。兼任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思想史委员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传播学会副会长等职。近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省部级项目多项。在《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等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两部。获福建省第十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福建新闻奖二等奖。


宋美杰,博士,教授,院务委员,博士生导师,福建师范大学“宝琛计划”高端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舆论、智能媒介、健康传播,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省部级项目十余项主讲省级一流课程《网络与新媒体概论》。曾获第十九届福建青年五四奖章、第十四届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指导老师等荣誉。


黄华,博士,教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入选福建师范大学“宝琛计划”青年英才,主要从事媒介史、媒介理论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4项,出版专著1本,在境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相关成果曾获福建省社科成果奖三等奖第四届“新闻传播学学会奖”“优秀学术奖”三等奖等奖项。主讲本科课程《传播学概论》、《新媒体概论》、《社会学概论》,研究生课程《新闻传播史》等。


叶凤琴,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广告学系主任。中国广告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有十余年广告行业从业经验,主持或参与省部级课题,参与多本广告教材编写工作,在各种学术刊物发表多篇论文。


莫莉,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师范大学“宝琛计划”青年英才,美国俄亥俄大学、台湾文化大学、台湾世新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政治传播,数字营销传播。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2项、主讲两门省级一流课程,其中线上课程覆盖学生万余人。多次带领参与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大广赛等赛事并获奖。

 七、就业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社会需求大,就业面广,能够在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等各级各类组织,从事新媒体内容生产和运营管理、政府公共传播、企事业单位对外传播和组织文化建设等工作;能够在各种门户网站、商业网站、企业网站、新媒体平台等,从事信息采集、撰写、编辑等工作,从事与新媒体相关的网站策划、网络推广、融媒体平台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