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锦:同是新闻人 同走长征路
在古田的毛泽东纪念园,青年新闻记者和学子们向毛主席献上花圈,至此“青年新闻人 重走长征路”联合采访活动落下了帷幕。经历了5个小时的路程,我拖着有些疲惫的身体回到了宿舍,但心却依旧不能平静,仿佛仍然有一种力量在喷涌而出。
回顾这八天的行程,当时报名时的犹豫不定早已消失殆尽,留下的只有深厚的革命情谊和丰富的感悟,以及对心中信仰的坚定。
感谢:机会乘今日,雌雄决此行
初听到这个活动时,以为是真的要去过爬雪山过草地那样的红军长征生活,仔细看完活动介绍,才明白我们是有任务在身,带着采访和新闻的任务去走这一条新长征路。
这八天,我们走了4000公里,先后探访过后田暴动纪念馆,建立福建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万源楼,中央红色交通线纪念馆,才溪乡调查旧址,光荣亭,松毛岭保卫战旧址,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红井,原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等革命旧址。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和广大红军将士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
在才溪乡,我感受到了父母送子、妻送郎、兄弟争当红军的感人场面;在中复村,我感受到了村民们想成为一名红军将士,从而对于“生命等高线”的渴望;在长汀县,我感受到了瞿秋白被俘就义前面对死亡的淡然,这些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正是长征精神的最好写照。虽然距离长征胜利已经过去了80年,但那些在红色热土上发生过的事情却不能被我们忘记。这正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带着我们新闻人的职责与使命,挖掘历史的印记。
在学校,我们学习过很多新闻的理论,新闻写作的方法,新闻伦理与法规等等,却很少有机会去实践,去完整地了解一次新闻制作的流程,去观察一套新闻媒体的制作规律。所以,我相当珍惜这次宝贵的实践经验,让我们有机会更早一步踏入社会。“青年新闻人 重走长征路”联合采访活动带领着我们这群准记者,沿着先辈的足迹,从红军长征的故事中挖掘在今天仍有价值的人物和新闻素材,给我们上了一堂如何做好一名马克思主义新闻人的课。
感恩: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
在这一路上,我们一直跟着自己小组的记者,也就理所应当地把他们当成了老师。在跟着老师采访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许多的不足。首先,在重走长征路的开头两天,我没有很快地找准自己的定位,摆正态度,以为还是像以前的社会实践一样,到处走走参观参观,增加自己内心的感悟。而实际上,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作为准新闻人,要把自己放在记者的位置上,从记者的角度去思考,而不是仅仅从一个大学生的角度。
其次,自己在表达方面还是做得不好。我们青年新闻学子作为采访团的一员,在采访他人的同时,自己也经常会被其他的记者老师采访,成为被采访对象。而我发现自己一面对镜头,就会胆怯,人就慌了,开始紧张,说话的逻辑也不清晰,走下镜头,我马上就对自己的表现感到懊悔。看到老师在镜头前自信地出镜,我明白作为一个新闻人,写稿固然重要,但会说、会采访、会表现也同样重要,能说会写是新闻人基本的新闻素养,这两点是我在今后要重点注意的方向。
每天傍晚,结束了采访任务,我们回到休息的地方,就和老师同时开始写稿,等老师写完,我们再将自己和老师的稿件进行对比。通过这一过程我很明显就能看到自己的差距在哪里,促使我去思考老师为什么要这么编排新闻,如何更好地让观众理解。不仅如此,婷姐和小锋老师还放手让我们去出镜、采访,进一步地锻炼了我们的胆量和能力。可以说,这八天的新闻采访和写稿,让我的新闻业务能力有了非常大地提高。
行程的第6天,也就是9月10日,正值第32个教师节,吃饭时,我听到每一桌的同学们都在向记者老师举杯致敬。虽然我们相处的时间不长,但一日为师,终生为师,我不由得想起了“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这句诗。在新闻这条路上,记者就是我们的老师,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不断探索、不断追问的那份坚持,看到了突下大雨也要坚持采访完的那份热忱,更看到了不畏山高路远的那份新闻理想。在他们的脚步中,我学会了用我们真实的体会,真切的笔触发声,给予更多人前行的力量。
感悟:红军遗迹今犹在,莫忘英雄夺险桥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闽西是红军的故乡,古田会议的召开地,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在党和红军面临严重生存危机、中华民族面临民族危机的紧急关头,党领导红军被迫进行的一次战略转移,也是开辟中国革命新局面的一次伟大进军。以前只能在书本上了解长征故事,而这次实地重走长征路,让我学党史,知党情,感党恩,更加增强了自己作为一名青年党员的自信。
回想这一路走来,多少英雄事迹和这样一种长征精神无数次地打动着我。长汀县中复村在红军桥上送六子参军的母亲,三十年在门槛上痴痴等待丈夫归来的妻儿,沙洲坝为老百姓挖掘井水的红军战士,这一路每到一处,看到红军留下的足迹和遗址,我对于长征精神就有了更深,更切实的体会。
然而对于那个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已经过去了整整80年,有人会怀疑长征精神对于我们现在的青年人还有什么意义?
我在四都镇上蕉村的村民们身上看到了答案,他们传承着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的长征精神,发动村民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种植灵芝、姜黄、三叶青等林下经济作物,让一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的村民们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这一切,都是红色基因给予他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革命老区的新发展,新变化都让我看到,长征精神在青年人身上的传承和体现,用心去倾听和观察,我们会发现这红色基因早已融入我们的血液,成为我们永远的血脉传承。这种长征精神,需要我们,需要我们踏上这片红色热土的青年准新闻人,去呐喊,去宣扬。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毛泽东在红军损失惨重,根据地的面积缩小,自己被排挤的情况下,却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之情,以及对革命前途的坚定信心,他抒发出这样的感叹。
这是一种力量,一种信仰的力量。我们同是新闻人,同走这条长征路,不忘初心、坚定信念、牢记使命、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