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两岸文化传播联合研究院主办的闽南语传播卓越拔尖人才实验班暨海峡传播·菁英创作营正式收官。
作为省级教改项目“卓越对台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创作营以“立足福建、连接两岸、沟通全球”为核心目标,吸引了来自11个专业的73名学员(含4名台湾学生),累计优化作品43个、策划案4份,为两岸融合发展背景下的传播人才培养探索了新范式。
战略引领:服务国家需求,探索两岸融合新实践
创办闽南语传播卓越拔尖人才实验班与海峡传播·菁英创作营,是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径的重要举措。此次开班,以工作坊的形式展开,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聚焦“学术、技术、艺术”三位一体的短视频创作,邀请9位业界资深导师全程指导,涵盖选题策划、文案包装、剪辑传播等全链条实务培训。学员作品部分将选送各级赛事,致力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两岸真情的鲜活样本。
资源聚合:学界业界联动,锻造全媒体传播硬实力
创作营课程紧扣行业前沿,深度融合学界与业界顶尖资源,打通视听创作的“任督二脉”。获“五个一工程奖”、全网播放量破亿的《两岸家书》,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与腾讯视频联合出品、全网评分高达9.2分的“治愈系纪录片”标杆《赶集故事会》,央视频特别企划《提振消费在行动》等标杆作品主创团队倾力加盟。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师卢佳音,作为“串讲人”,从理论到实践对话业界导师团,抽丝剥茧解码优秀视听作品。“课程像拆盲盒,你永远不知道下节课是哪位行业大神来上!”2024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黄仰辉发出这样的感慨。
文化深耕:以乡音为纽带,共筑两岸文化同心圆
闽南语作为两岸共同的文化符号,是创作营的核心传播媒介。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海峡新干线》主编拆解两岸短视频优秀案例;厦门卫视主持人郑华堃开设闽南语出镜主持课程,破解方言传播难题;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李春晓副教授系统梳理闽南语用字规范,推动两岸方言文献标准化。“我带着半成品作品入营,课上被‘赶鸭子上架’模仿闽南讲古,紧张到汗流浃背。没想到老师从我的‘冷门技能’中看到潜力,鼓励我打造‘闽南讲古IP’,用卡通形象创新传统艺术,这创作营来值了!”2024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吴鹭笙由衷地说道。
创作营最后三天,由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师卢佳音、吴煌、王牧耕、陈夏平四位校内导师对同学们的作品进行面对面逐一点评优化,全面提升现有短视频作品。
下一步,传播学院将持续优化“卓越拔尖人才实验班”培养方案,深化与台湾世新大学等高校的合作机制,推动闽南语文化从“区域传承”迈向“全球传播”。同时,学院将依托创作营孵化的优质作品,积极参与国际赛事与文化交流活动,以闽南语为支点,为展示福建形象、讲好福建故事贡献“传播智慧”与“传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