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起,我校举行为期两周的第七届“个性化培养周”教育实践活动。传播学院邀请校外专家、学院教师,结合学院专业优势、办学特点,共开设70余场个性发展课程,涵盖人工智能应用、影视创作、语言文化、职业规划等多元领域,吸引全校大量学生到场聆听。
3月31日,我院播音与主持艺术系教师欧阳丹娜结合全国大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真实情况,开设题为《强国的语言与语言强国——国测员带你走进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课程。她从学习普通话的必要性出发,分别从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分级、测试内容及评分标准等方面对普通话水平测试进行阐释。她总结自己作为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的工作经验,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分享福建地区普通话教学的常见问题,有针对性地带领同学们练习科学发声。在场同学积极参与互动,现场气氛热烈。
4月2日,北京冠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杜远智开设题为《AI重构下的声音经济前沿与创作边界突破》的个性化课程。面向传媒专业学生剖析声音艺术与AI技术的融合趋势,以行业案例启发学生探索“AI不可替代的人文价值”。同时,杜远智列举了AI技术推动声音行业重构的实践先例,为同学们展示了最新的行业资讯,激励大家以创新思维迎接AI时代挑战,把握发展机遇。
4月3日,我院影视艺术系教师张毅以《攻壳机动队》影片为主题,开展影片赏析课程,现场座无虚席。张毅就该影片所传递的精神内核和价值主题与同学们展开交流。在讨论中,他指出,本片聚焦的核心,是科技与人性碰撞后产生的价值问题。他还分析了电影在特效运用、场景搭建、人物建模以及服饰设计等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影片赏析的观点、角度。
4月10日,快手校园校企合作经理冯浩以快手平台为例,围绕短视频账号运营基础技能技巧和实战分析进行了教学。他将课程内容分为了解行业、了解平台、了解账号、商业变现四个维度,从视频创作的演进过程、快影工具的功能及应用和快影工具的全链路内容创作三个方面展开深入教学,他具体介绍了移动端剪辑工具的优势以及丰富的短视频基础剪辑技能。冯浩还以可灵AI作为例证,分享AI视频处理的技巧。
4月10日,校外专家陈夏阳以《AI赋能品牌策划与设计:从传统模式到智能模式》为题开展个性化课程。课程以“品牌策划与设计”为重点,围绕品牌策划、营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三大要素进行讲解。陈夏阳结合公司已经落地的AI项目,向同学们展示了AI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并以此为基础,与同学们共同探讨如何合理使用AI。他以自己在行业中工作的经验为例证,针对品牌咨询的服务全流程进行详细介绍。最后,陈夏阳以“茉匠”品牌为例,展现了完整的品牌策划过程。
4月8日下午,我院影视艺术系教师李之怡为学生开展了本科专业学习与突破分享课,旨在为学生们提供实用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助力学生们在影视创作领域的学习与成长。分享课上,李之怡老师强调了模仿在影视学习初期的关键作用。她指出,初学者应积极学习模仿电影大师的拍摄手法、剪辑技巧等,由此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逐步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在编剧方面,老师推荐了《编剧序列》《救猫咪》等实操性较强的书籍,详细介绍了如何运用其中的方法提升编剧能力,如利用《编剧序列》中的影片节拍器,通过填充创意来判断故事的完整性和戏剧张力。
4月9日,我院新闻学系教师王牧耕为学生开设题为《在不确定性中寻找锚点--从我的职业转型谈起班主任课程》的个性化课程。课上,王牧耕老师围绕“什么是人生锚点”“如何寻找人生锚点”两方面,结合自身职业转型经历,对当下的传媒行业进行细致讲解,分享了自己面对人生转折点的选择与经验,详尽而全面地回答了同学们关心的专业问题,切实链接校园与就业,帮助学生对专业学习建立清晰的认知坐标,在时代的不确定性中寻得自己的人生锚点。
4月10日下午,为了让学生更详细地了解“田野调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力,我院新闻学系教师陈苓钰为学生开设《人文社科学者如何进行田野调查》课程。课程围绕“何为田野调查”“田野调查何以重要”“如何开展田野调查”三个内容展开。陈苓钰老师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田野调查的发展过程与展开田野调查的流程与注意事项,以亲身经历总结各种方法,同时引发同学们的思考和讨论。
4月11日,我院播音与主持艺术系教师吴煌为学生开展题为《你是那个“幸运儿”吗——专业认知与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吴煌老师从“幸运”这一概念切入课程,抛出“什么是幸运?”“你是幸运儿吗?”等一系列问题,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主,分享了大学四年到研究生再到博士生涯的心路历程,从迷茫、试错逐步走向清醒与自我,指出真正幸运的人要具备稳定的情绪,挑战的勇气,坚定的决心。吴煌老师还邀请现就职于福州广播电视台的校友盖梦源(2020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分享经验,激励同学们认识自我,重建自我,成为理想中的自我。
4月11日,我院影视艺术系教师游长冬开设了一门别开生面的课程 ——“大学生快乐生活”。游老师从多个方面为同学们提供了快乐生活的建议。在时间管理方面,他教导同学们如何合理规划学习与休闲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在人际关系上,游老师分享了与人相处的技巧,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此外,他还引导同学们培养兴趣爱好,丰富课余生活,通过参与各种文化、艺术、体育活动,释放压力,提升生活情趣。在心理健康方面,游老师讲解了如何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增强心理韧性。
本次系列课程的顺利开展,展现了我院极具特色的办学风采,有助于我院学生深化对人工智能技术工具的理解。未来,我院将进一步优化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继续推进学院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