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煜:传播学院2004届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毕业生,现任新华社CNC海外电视管理中心主任,原新华社华盛顿分社电视记者。
“2001年的时候,我在母校上一堂课时,正好9.11事件发生,当时老师播放了一个视频教如何报道突发事件,至今清晰可见。”在11月9日举行的我院十周年院庆上,我院优秀毕业生林煜回忆了自己大学时的经历。当时,他完全没有想到,10年后,他的身份成为了新华社记者,在美国华盛顿现场报道本拉登击毙事件。
“梦”伴人生——坚持自己的目标 大胆梦 勇敢做
在大学,林煜就认准了央视和新华社,他告诉自己,“非此不上,别的地方我不去。”他一直刻苦学习,并选择了继续考研,到大的平台去发展、深造自己。毕业后,他顺利得到了央视和新华社的同时录用。最终,他选择了更适合自己的新华社。
奔跑在白宫——新闻对我的意义 它是历史的见证者
2009年7月到2013年9月,林煜一直奔波在美国国务院,报道奥巴马的活动。他分享了几个小事件,有次在参加宴请活动,突然有值班记者跑来说,白宫有重要的事件宣布。那时,他正在喝酒,但立刻带着相机直奔现场。在现场时,美国政府宣布本拉登击毙。那时,他感觉到,“在场的人都雀跃欢呼,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
在他看来,新闻就是历史的第一份草稿。他分享了第一次报道奥巴马记者会时的一张照片。那时,美国记者连线出击,齐刷刷站在一排,互不干扰,而他仰望美国强大的电视媒体,毫不退缩。后来,在一张2010美联社年度新闻照片中,他看到了自己,照片中的那个他,就像是被凝固在历史瞬间。
新闻的领悟——我想要的不是每天报道一则新闻 而是记录社会背后的人性
林煜说,以前的他是扛着相机捕捉,去拍摄每一个镜头。但是现在的他,已经不再只是局限于每天报道一则则新闻。他希望,“去告诉世界,现在发生的事情。”
为此,他开始尝试用新闻微纪录的方式去表现新闻历史事件中人性的一面,拍摄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他展示了一个他拍摄的获奖作品《插旗》,该作品记录的是美国人会在每一个纪念碑上插一面国旗,以插旗的方式纪念逝去的英雄。
母校的祝福——重温母校 传递温暖
十年之后回到母校,看到老师还是当年那个熟悉的传播人,他的回忆拉到了当年自己求学的日子。他觉得,大学是个很美好的时间段,希望学弟学妹们要放开眼界,勇敢去开拓自己的世界。
在他看来,传播将来会是个国际化的时代,传播行业的学生要有迎接国际化的状态。只有拥有这样的心态,才会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更好地明白,你要的到底是什么,应该往哪个方面发展而不再是局限在本地找工作。
(文/传播学院 张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