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旧栏目  教师简介

吴鼎铭

时间:2018-09-29浏览:13821

吴鼎铭: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新闻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宝琛计划”青年英才,入选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干部教育师资库。兼任福建省新闻评议小组成员、福建广播电视收听收看中心专家评议员、泉州广电监测中心专家评议员、福建省传播学会副秘书长,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数字劳工”、“媒体融合”。主持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一般项目《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劳工”研究》,发表校A类论文4篇,B类论文6篇。 

一、承担学术研究项目:

1、主持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一般项目《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劳工”研究》

2、主持2019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媒体融合时代提升福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研究》

3、主持 2019年省社科规划后期资助特别委托重点项目《深入贯彻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推进网络文化繁荣研究》

4、主持福建省委宣传部部校共建研究课题《福建省级电视媒体媒体融合实践现状、问题与战略路径研究》;

5、主持2016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传播政治经济学视阈下网络视频众包生产与传播研究》;

6、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青年项目《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研究》;

7、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新媒体事件研究》;

二、学术论文代表作

[1]吴鼎铭.量化社会与数字劳动:网络水军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05):47-51.

[2]吴鼎铭.作为劳动的传播:网络视频众包生产与传播的实证研究——以“PPS爱频道”为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40(03):56-62.

[3]吴鼎铭.网络“受众”的劳工化:传播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网络“受众”的产业地位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7,39(06):124-137.

[4]吴鼎铭.网民情感的吸纳与劳动化——论互联网产业中“情感劳动”的形成与剥削[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39(06):21-25.

[5]吴鼎铭,石义彬.社交媒体“Feed广告”与网络受众的四重商品化[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37(06):106-109.

[6]吴鼎铭,吕山.数字劳动的未来图景与发展对策[J].新闻与写作,2021(02):29-35.

[7]吴鼎铭,胡骞.数字劳动的时间规训:论互联网平台的资本运作逻辑[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1):115-122+171.

[8]吴鼎铭.宣讲类电视节目与社会认同建构研究——以《福州,听我说》为例[J].电视研究,2019(11):67-69.

[9]吴鼎铭,石义彬.论受众研究的“劳动”范式[J].广告大观(理论版),2019(03):63-68.

[10]吴鼎铭,石义彬.意义与欲望的再生产:场景视阈下的网络广告创新研究[J].广告大观(理论版),2017(03):10-15.

[11]吴鼎铭,林颖.媒介融合营销与网民参与行为的三重劳动化——以2015年天猫“双十一狂欢夜”电视晚会为例[J].新闻界,2016(14):54-58.

[12]吴鼎铭.“公民记者”的传播政治经济学反思——以“数字劳工”理论为研究视角[J].新闻界,2015(23):4-9.

[13]吴鼎铭.西方新闻传播学关于新媒体与社会运动的研究现状——兼论“Twitter革命”[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4):165-172.

[14]吴鼎铭.权力“眼睛”的转向:以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理论为视角[J].新闻界,2013(11):3-8.

[15]吴鼎铭.影像格局的民间重构——新媒体语境下的民间影像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1):145-149.

[16]吴鼎铭:纪录片《天山南北——中国新疆生活纪实》:用事实反击谬论,光明日报,2021419日第3

[17]吴鼎铭:《国乐大典》第三季 为国乐注入青春能量,光明日报,2021120日第15

[18]吴鼎铭(第二作者):全媒体时代影视作品开拓对外传播新路径,光明日报,20211013日第14